國際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
引言:
國際漢語漢字教學是使眾多老師煩惱的教學重點,因為學習語言聽說讀寫缺一不可,但作為母語者,我們學習的方法和二語學習者不一樣,老師需要了解二語學習者的文化背景、學習難點等,才能明確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向給學生,以下以教學難點及重點。
一、國際漢語漢字教學發展現狀
現在漢字教學法有很多研究,集中在兩方面:一種研究是以白樂桑(1996,2005)、劉頌浩(2010)提出的字本位教學法,另外一種是吳勇毅(2011)則以由《漢語入門》為例,當中提及在外語教學環境下的教材編寫問題,林季苗(2011)提出四大原則:集中識字、字本位、語文分步及分開主動速寫紙及被動認讀字。由於教授以漢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漢字的時候,和母語者是有區別的,我們不能把母語學習者的方法完全套用到二語學習者,我們必須經過一些跨文化角度,以學生文化背景來研究漢字如何教,漢字教學還在發展中,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實驗才有一套理論,所以老師也需要因為學生的進度及文化背景設置適合學生的教材,所以教材只是輔助,在適當的時候也需要加以修改。
現在的國際漢語老師習慣先教授拼音,使學生長期依賴拼音,因為漢語拼音是接近他們理解的文字(拉丁字母),但如果去除拼音之後,便會出現不懂那個字或者不懂怎麼讀。這種情況也經常遇見,所以建立對漢字概念是非常重要的。
二、國際漢語漢字教學的重點
將文化元素融入漢字教學
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,老師一定要配合文化元素來教學,才能讓學生們牢牢記住漢字的由來,達到宣傳中華文化的目的。
老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文化活動,例如漢字書法課程,訂立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周,讓學生通過手工藝作品:例如燈籠、中國結、蘇繡等,來打造文化氣氛,讓學生有更好的氛圍,培養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及動力,消除恐懼感,更有效開拓日後的漢字教學模式。
在實際教學中,老師可以利用字形方面的文化知識來進行活動教學,例如教授”水”的時候,老師可以舉例”水”這字像什麼,原來是來自河流的水之模樣,如果”水”變成部首會變成”氵”,然後老師就可以用Brainstorming 的方法讓學生想象什麼是有關於水,例如”海”、”清”、”游”、”流”,這些字都跟水有關,好讓學生更好理解漢字造字的邏輯,建立起學生探索能力。
接著可以接著用”清” 來做例子,清是來自於水,另外一旁是字音,和”青”是一樣讀音的,還有什麼字能用上”青”嗎?例如:請 情 晴 蜻
然後就可以開拓其他部首,言是有關於說話、忄有關於心情、日有關於天氣、虫有關於昆蟲。
只要掌握好字的本質,那麼二語學習者回更加深刻了解文字的內涵,而摒棄死記硬背的概念。
利用多媒體輔助漢字教學
現今科技發達,我們可以配合活動教學來呈現漢字教學的動畫片,輔助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難點,更多的是關於漢字的結構及筆順,都可以靠多媒體輔助。
多媒體漢字教學可以將中國美食、音樂、節日等文化套入到教材中,直接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,而且視覺和聽覺上學習,會令學生印象深刻,通過遊戲等方式的活動教學,我相信,比起傳統板書的教學會更為有效。
集中識字及寫字
在課堂上,利用拼音為輔助,不要成為主菜,因為很多老師在學生還在初級的時候,就不斷用時間教導拼音,以致學生只記得拼音而忘記漢字的字形,更妄論令學生記得字義,老師應該把時間多集中於教獨體字,然後在引申左右字形的字,教部首,加上部首的造字邏輯,學生更能得心應手學習漢字。
三、國際漢語漢字教學的難點
首先是因為漢字是方塊文字,和其他音節文字不一樣,所有漢字是獨立寫在一個方格中,並不需要連寫,讀起來也沒有連音,漢字按不同部件及偏旁組合而成,並且筆順也有固定。
學生方面-在聽說讀寫中,漢字教學成為了最難教授的環節,由於漢字是掌握漢語的基礎,但對於二語學習者,漢字難讀、難記、難認、難寫,是漢語學習的最大障礙。很多人覺得漢字只不過時圖畫,只要畫出來就行,而且不阻礙對話的能力。
歐美國家的二語學習者如果語言環境不是漢語,他們缺少了寫漢字的機會,寫漢字就只能在課堂間,按老師的要求做作業,沒有動機地學習漢字,加上漢字不是表音文字,往往學生因為懼怕漢字的複雜,而使用拼音,因為類似表音文字,不按筆順,而缺少認讀漢字的機會。
老師方面-由於國際漢語老師的需求逐年增加,但在專業培訓中,培訓老師的輸出不多,成為國際漢語老師必須在語言學、教育學、文化方面的知識外,還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等意識。現在的漢辦統一培訓中,很多時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,培訓合資格的國際漢語老師,他們大部分缺少國際漢語教學經驗時間,專業知識也不穩固,往往在教學路上帶來很大的壓力,導致國際漢語老師水平高低不一,在理解二語學習者在漢字方面的理解,更多是跨文化以及了解二語學習的心理解碼,這個還是要長期經驗來獲取的。
白樂桑教授曾經在一次來華訪談中提到:"中國派到法國的漢語教師並沒有良好的法語基礎,不會說流利的法語,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不夠充分,就會給漢字教學和中國文化的傳播帶來極大的阻礙”。( 孫冬惠,郝煥東 2018)
在學習的難點上,很多時候學生會認錯字,導致寫錯字。
部首方面,例如:
辦 辮 辨 辯
中間的部件不同,在於學生理解上,老師需要跟進一步解釋,以便學生記住。
字的相似度問題,例如:
者 都
二語學習者有機會混亂此2字的意思,因為都有”者”者部件出現。
選擇詞語的猶豫,例如:
見 看 望
在什麼時候用什麼字,都是一大難題,為什麼只可以用我在看書,我不可 以我在見書。這種難題也經常出現。
筆順教學法方面:
我們知道漢字普遍是從上至下,左至右,但如果遇到”水” 這種字的時候,老師需要說明這是例外,還有什麼字的例外也只能看到一個教一個,有時候,學生也無所適從。
同音字及多音字的問題,例如:
我去公園玩。
學生有機會只記得”圓”,而造成錯別字。
四、總結
總括而言,漢字教學還在一條慢慢長路中,學生文化背景不同,對於漢字的識字度及學習方法也有不同,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,從生活中吸收漢字的字形結構,老師作為一個輔導者參與學生學習的路途,多理解及多與學生溝通,及時理解學生的語言偏誤,及早發現問題所在,不要把統一教材用在所有學生身上,多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,制定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,這樣才能令學生愉快學習漢字,消除外界對於漢字的刻板印象。